首页 关于鼎点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鼎点 > 联系我们 > 她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帮助老人体面地老去

她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帮助老人体面地老去

发布日期:2024-06-07 23:57    点击次数:108

在驿站工作久了,张蕙觉得自己的牵挂不舍也变多了。每次假期后回来上班,如果连着几天见不到老人们,张蕙就会主动跟老人取得联系,看老人是否需要帮助,顺便告诉他们“我回来了,你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

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53—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4.4%增至14.9%,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政策不断优化,以期全体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在张蕙的山东老家,很多老年人依靠微薄的养老金生活,如果没有子女接济,自己也没有能力打零工的话,日子会过得相当紧巴。看到这种情况,张蕙以为等老年人有了充足的养老金后,他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后来,她来了北京,在一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日常接触的老人不仅有京户京房,大多还是高知人群,领取着高额养老金,此外,北京市还有一些针对市民的养老政策,不同的区,甚至社区也有针对辖区的养老福利,但张蕙总觉得在这么好的养老条件下,有些老年人的生活似乎也没有那么“幸福”。

和老年人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张蕙慢慢找到了那些老人不幸福的根源,也理解了他们发出“怪异”行为的动因。当身体上的温饱不再成为难以解决的首要问题时,情感链接的匮乏要怎么解决呢?张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解决方案。

01

2014年,张蕙从济南一所大学的康复治疗专业毕业,毕业后去了当地一家医院实习。医院的工作每天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虽然有时忙碌,但大多数时候安逸且舒适,时间长了,她觉得这样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

当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非常流行,同时受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和《北京青年》的影响,张蕙觉得青春岁月里那些令人动容的爱情和友情大多是从北京开始的,于是2016年,张蕙决定离开舒适圈,来到北京闯荡。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北京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正在招聘工作人员,了解完工作内容后,她觉得在这份工作中自己的专业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此外,这份工作还能弥补她对祖辈的眷恋,于是决定前去应聘。

张蕙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60多岁就去世了,她甚至没见过自己爷爷,所以跟老人的感情很匮乏。小时候每次看到小伙伴依偎在祖辈身边,她都很羡慕,所以在得知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有工作机会的时候,她就凭着专业的医学背景和亲和的性格优势,顺利地成为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工作人员。

02

在接触养老服务之前,张蕙从新闻上得知北京的养老政策很好,那个时候她总是感叹北京的老人真幸福,但是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后,她发现即使在养老政策完善的北京,有些老年人的生活依然令人担忧,尤其是独居老人。

糟糕的生活环境是老年人经常面临的问题。在上门服务以前,张蕙觉得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居住在这里的人家里一定会收拾得井井有条,但是上门服务之后她发现,很多老年人的家里脏乱不堪,有些老人的居住环境简直“和垃圾站差不多”。

有个独居老人曾经是上海某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一辈子,退休时是高级工程师。在老伴去世后,他开始独自生活,被照顾了一辈子的老人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自理,尽管退休金不少,但依然吃不上饭,每天都要靠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工作人员帮忙买饭。因为不会交水电费,家里经常停水停电,更糟糕的是,老人从不收拾屋子,家里堆满了垃圾,甚至排泄物都凝固在了地板上。

有的老人年纪大了之后就不愿意出门了,不过也有很多老人,因为身体不舒服,又没有亲人在身边,只能“被迫”待在家里。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刘奶奶从来没去过奥森公园,因为腿脚不便,去哪里都不方便,她索性就经常一个人窝在家里。知道刘奶奶想逛奥森公园的愿望后,张蕙趁着周末休息的时间,推着刘奶奶的轮椅去了奥森公园。

第一次来奥森的刘奶奶,忍不住感叹“哪儿的公园,这么大呀”,还指着旁边的盘古大观跟张蕙说:“咱们去那儿吃饭吧。”逛完公园后,张蕙带着刘奶奶去吃了人生中第一顿海底捞,老人高兴地在火锅店待了一下午,对她来说,能一边吃饭一边护理手的“食堂”实在是太新鲜了。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服务区的老人慢慢地喜欢上了爽朗热情的张蕙。有的独居老人不想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候,就来服务区找张蕙聊天,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在驿站吃。有一次,一位老人在驿站吃完饭后突然口齿不清,曾是康复师的张蕙判断老人可能是脑梗发作了,于是赶紧把老人送去了医院,成功帮老人脱离了危险。

03

其实,驿站的工作并不简单。刚开始工作时,张蕙差点儿打了退堂鼓,因为这份工作不仅工资不高,工作中的艰辛也让人难以招架。

在驿站上班,工作和生活很难分开,对于服务区的老人来说,驿站就是二十四小时便民服务站,任何时候有需要,他们都会来敲驿站的门,不管这个时间是否是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如果驿站没开门,就算半夜三点他们也会打工作人员的电话。当然,这还不是最难让人接受的,工作中的痛苦很多时候来自于老人们的误解。

有些老人觉得驿站的工作人员就是骗子,不但对他们的服务保持怀疑态度,还对他们颐指气使,而大多数独居老人则“更难伺候一点”,因为长期处于孤独中,他们内心敏感、性格孤僻,稍有不满就埋怨不断,甚至横加指责。

为了给服务区的老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驿站工作人员的善意,张蕙和她的同事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他们知道老人年纪大了之后,眼神就不太好使了,于是跟眼科医院联系,让医院派大夫来服务区给老人们免费做眼部检查,普及用眼常识。行动不便,或者不想出门的老人通过驿站订餐后,张蕙和她的同事们会帮忙一家一家送餐。有时候他们还会帮服务区的家长看孩子,很多小孩放学后会先去驿站写作业,家长下班后再把孩子领走。

考虑到服务区老人的卫生状况,驿站还装修了浴室,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浴。来驿站洗浴的老人大多数家里要么没有洗浴的条件,要么就是自己无法行动,也没有家人能帮忙,要是前者还好,老人自己可以动手,驿站的工作人员帮忙调节水温,或者在旁边辅助就好,如果是后者,就需要驿站的工作人员亲自来给老人搓澡了。

在张蕙帮助洗浴的老人中,有一位老人令她至今难忘。那是一位行动不太方便的老人,张蕙也不知道她到底有多久没洗过澡了,但整个助浴过程直到今天回忆起来,仍旧让人记忆犹新。给老人搓泥时,凝固在皮肤上的“泥”在热水中泡过后,“成块脱落”,用水冲了一遍又一遍,流下的水还是黄色的。

助餐,助浴,修脚,理发,按摩,陪伴就医,代取药……,驿站的工作人员尽力给服务区的老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一件件小事让老人们卸下心防,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在张蕙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服务区的老人对驿站的态度有了很大改观,人们越来越相信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服务场所,也是给自己带来温暖的家,而这里的工作人员除了是给自己提供服务的“工具人”外,还是自己的朋友、孩子。

有一次,张蕙感冒了。得知这个消息后,经常来驿站的王奶奶不仅给张蕙带来了一大袋感冒药,还蒸了她喜欢吃的米饭,炒了西红柿鸡蛋,怕米饭太干,王奶奶还给张蕙熬了粥。假期的时候,服务区的老人怕值班的张蕙无聊,就来服务区跟张蕙聊天。有的老人要外出一段时间时,会专门跑到驿站跟张蕙说自己要出门了,这种信任和依赖让张蕙非常感动。

因为工作时热心周到,张蕙在工作中结识了很多忘年交,这其中就包括她的婆婆。由于很满意张蕙的服务态度,张蕙的婆婆觉得她一定是个善良孝顺的孩子,于是就撮合了她和自己儿子,两个年轻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知道张蕙要结婚时,服务区的刘爷爷给了她一万块红包,张蕙谢绝后怕老人伤心,就跟刘爷爷开玩笑说,“爷爷,要不您给我个纪念品吧”,结果刘爷爷给了她一条100多克的金项链,“吓”得张蕙哭笑不得。

04

慢慢地,张蕙在和老人们的接触中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她知道,那些表面“骄傲”,嘴上不饶人的老人只是不想承认自己老了罢了。

因为怕别人嫌自己麻烦,老人们就率先表现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用表面的“傲慢”告诉别人,自己就算老了也不好欺负。但其实他们的内心柔软且善良,只是孤单得太久了,有些忘记如何跟别人相处了,如果你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就会发现,“这些老人内心很柔软,你对他们的好他们都会记在心里,也会逐渐地接纳你,甚至把你当成亲人”。

在驿站工作久了,张蕙觉得自己的牵挂不舍也变多了。每次假期后回来上班,如果连着几天见不到老人们,张蕙就会主动跟老人取得联系,看老人是否需要帮助,顺便告诉他们“我回来了,你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

同时,她也从老人们满意的夸赞声中,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张蕙老家的邻居爷爷,因为独居,生病后只能躺在床上硬挺着,“静静地迎接那一天的到来”,她说她希望有一天,老人们都能在熟悉的环境里安心养老,过上体面的晚年生活。

注: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